全球糧食危機,比戰爭、環保危機更嚴重。 2008/04/28 中時 陸以正

台灣陶醉在馬蕭劉「鐵三角」組閣成功,即將正式執政的氣氛裡,
不知世界上還有30幾個國家正面臨空前未有的糧價高漲,大部分人民生活難以維持的危機。

從海地到辛巴威,北韓到阿富汗,摩多瓦到車臣,
數以千萬計的貧苦人民已經買不起維持活命最低需要的玉米粉、糙米、或雜糧,正在飢餓邊緣掙扎。
原物料與石油價格飛漲導致的糧食危機,比發生戰爭、全球暖化或環保失控的危機更加嚴重。

這並非危言聳聽,本月上旬,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在華盛頓聯合發出警訊,
呼籲工業化國家和各國的主權財富基金(sovereign wealth funds)要出錢出力,
支持曾任美國副國務卿的世銀總裁佐立克提議的「全球糧食政策新政」
(New Deal on Global Food Policy)。

佐立克要這些主權財富基金捐出它們總資產的1%,亦即300億美元,
在最窮困的非洲國家投資並協助開發。
他說,今年以來飛漲的糧價,等於全球救助貧窮的戰爭「倒退了7年」!
聯合國援助貧窮國家的糧食計畫署(UN Food Program)現在還短缺5億美元,
則希望已開發國家盡速捐輸,補足這個缺口。

世界銀行估計,各國貧苦家庭有75%的開支都花費於基本的糧食需求。
僅最近2個月堙A全球米價就漲了75%。1年來,世界市場的小麥價格漲了120%。
如將所有糧食價格合併統計,過去3年平均上漲率也有83%。

台灣在加勒比海最大的邦交國海地,月初就因糧價飛漲,窮人上街焚燒搶掠暴動,
持續1星期之久,而總統浦雷華為挽救局勢,立即撤換總理,強迫壓壓抑米價。
現在連美國人也在囤積食物,超市的米價駭人聽聞。
南美有4國更由左傾的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倡議,設立1億美元的糧食安全基金,
幫助玻利維亞、尼加拉瓜、和古巴渡過面前的難關,可見問題嚴重。

依照世界糧食暨農業組織(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,簡稱FAO)調查,
面臨糧食危機,急需援助者:非洲有21國,亞洲9國,拉丁美洲4國,歐洲2國,
外加俄羅斯聯邦成員之一的車臣共和國,共計達36國之多。

FAO按缺糧原因再把它們分類為:
一、嚴重缺糧者,非洲有賴索托、索馬利亞、史瓦濟蘭、辛巴威;亞洲有伊拉克;歐洲則有摩多瓦。
二、大部分地區買不到糧食者,非洲有厄立垂亞、賴比瑞亞、茅利塔尼亞、獅子山;
亞洲則有阿富汗和北韓。
三、地區性糧食供應極不安定者,非洲有蒲隆地、中非共和國、查德、兩個剛果、
象牙海岸、衣索比亞、迦納、幾內亞、幾內亞比索、肯亞、蘇丹和烏干達。
亞洲有孟加拉、印尼、尼泊爾、巴基斯坦、斯里蘭卡和東帝汶。
中南美則有玻利維亞、多明尼加、海地、和尼加拉瓜。

《紐約時報》在社論堳出,美國即使低收入的家庭,食物只占所得的16%;
與奈及利亞家庭把73%的收入都花在食物上,簡直不成比例。
該報統計,糧食倚賴進口各國的外匯支出去年比前年多負擔了25%,
玉米在國際市場的價格2年來漲了1倍,小麥價格更打破了28年的紀錄。

平心而論,有些促使糧價飛漲的原因無人能加控制。
中國大陸與印度人口仍在增加,生活大幅改善,對糧食的需求自然節節上升。
另一項因素,是拿玉米來製造稱為乙醇(corn based ethanol)的汽油替代燃料。

根據國際貨幣基金調查,3年來使玉米價格高漲的原因,至少有一半應歸咎於對乙醇的熱衷。
已有學者指出,這種乙醇沒有像樂觀者預估可減少二氧化炭排放量達五分之一,
反而使它增加幾乎2倍,對全球溫室效有害無益。
現今因能源短缺,許多國家鼓勵本國廠商自製乙醇,
對進口品則課以每加侖7角美元的關稅,也造成玉米缺貨。

由此可見,糧食供應與全球人口總數、農業生產技術乃至環保危機環環相扣,牽一髮而動全身。
地球只有這麼大,170年前,馬爾薩斯(Thomas Malthus, 1766-1834)已經提出人口論,
預言糧食生產永遠趕不上人口增加率。

今年6月3至5日,聯合國將在羅馬召開「研討世界糧食安全與氣候變化和生質能源的高階層會議」,
恐怕又將是空談一場,於實際無補。

我上網查的結果,信不信由你,《時代》周刊早在1974年就曾以〈世界糧食危機〉作為封面故事。
真應了英語一句俗諺「太陽下沒有新鮮的事物」。
人類雖已進入21世紀,糧食不足的老問題,依然揮之不去。
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80428/4/y3sr.html

--
吃太飽的我們真是過得太快活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維維 的頭像
    維維

    日光戀人

    維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